前幾天,一段視頻在網上可紅了。春節返程,父母給即將返程的孩子后備箱塞滿了臘肉、臘魚、醬菜、家鄉的土特產,見后備箱再也塞不下任何東西,老母親最后將一袋花生仍是塞到坐在車內兒子的身上,場面令人動容。
堆疊如山的后備箱,沉甸甸的“行囊”,既包含了“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”的渴念,又寄托了“復恐匆匆說不盡,行人臨發又開封”的愁緒,更是父母家人最樸實的愛和最深沉的牽掛。
也許,滿載的家鄉特產并不昂貴,市場超市也不缺少,但父母為兒女們悉心準備的這些食物,卻散發著家鄉的煙火氣和泥土味。
久違的年味,不一樣的煙火。兔年春節張開溫暖的懷抱,擁抱歸家游子。這個春節,盡管少了煙花的綻放,少了兆豐年的瑞雪,卻滿足了游子返鄉過年的渴望,滿足了父母盼兒女團聚的奢望。
春節,是父母對子女的牽掛,是子女對父母的感恩。人間煙火里的年味,是一件件具有儀式感的小事,是一個個最熟悉最想念最愛的人。平凡的人間煙火,就是最好的年味。
牽掛是人世間至真的情,是人世間至真的愛。牽掛是人生的縮寫,是心靈的釋懷。筆者期待,更多的游子能夠在這些事物中體念父母的親情,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重構“家”的概念,不管以后走多遠,飛多高,都不能忘記父母家人牽掛的目光。這目光是殷切的祝福,也是游子們前行的動力。背上行囊,不忘牽掛,從心底里銘刻父母的叮囑,回憶父母的艱辛,記住故鄉的模樣?。ū揪W特約網評員 東言)
來源: